引领设计:引领中国针织行业设计思潮,定义中国针织设计师。
鼓励创新:倡导创意设计与工艺技术结合,促进设计贴近市场。
联动校企:搭建校企平台,联动产学研用,形成针织设计生态。
服务集群:为产业集群提供设计新动力,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濮院杯”PH Value中国针织设计师大赛(以下简称“濮院杯”)自2016年创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十届。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指导下,在主办方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及濮院针织产业园区管委会的多方共同培育下,以“引领设计、鼓励创新、联动校企、服务集群”为宗旨,引领中国针织行业设计潮流,定义中国针织设计师;倡导设计与工艺并重,促进设计贴近市场;联动产学研用,形成针织设计生态;为行业提供设计新动力,助推行业时尚转型。目前“濮院杯”在赛事规格、规模、奖金总额、参赛设计师水平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现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针织时尚设计赛事,成为广大年轻针织设计师认可的设计展示平台。



我们以像素为墨,以针织为笔,将数字世界的锐利转化为织物的温度;用竞技精神重构规则,以时尚语法重写美学。
挣脱固有框架的束缚,颠覆传统思维的桎梏,让创新如星火燎原,点燃设计的无限可能。
针织织物既是身体的庇护所,更是维度交错的实验场——每一针都暗藏速度密码,每一线都编织未来图景。
我们以破界者的姿态登场:
解构既定的时尚法则,重组全新的风格语言。
在实用与美学的临界点植入先锋基因,在创意与商业的天平上寻找黄金支点。
这不是寻常的设计创作,而是一场多维革命——每一处细节都在挑战常规,每一件作品都在诠释未来。
突破,是永无止境的征程。
我们跨越有形与无形的疆界,探索极致的可能性。
让多维载体在线圈间共舞,让创意火花在碰撞中迸发全新宇宙。
BREAKTHROUGH——既是时尚的现在进行时,更是未来的宣言书。
第十届决赛回顾 第十届选手培训营 十周年人物特辑 十周年回顾

- 1投稿报名:即日起-2025年9月23日
- 2大赛路演:2025年5月-7月
- 3初评大会:2025年10月上旬
- 4选手专业培训:2025年10月中下旬
- 5作品成衣制作:2025年10月-2026年2月
- 6决赛:2026年3月上海(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期间)



- ●EASE LOONG单项奖1名,奖金3000元(参与作品包括:创意赛道及商业赛道限定工艺花型组)
- ●5个单项奖,每个1名,奖金1000元
- ●提名奖20名颁发证书
- ●优秀指导教师、最佳组织奖若干
- 注:
1. 奖金均为税前,需扣除20%税金;
2. 商业赛道除奖项奖金外,组委会还将提供与纱线工厂、成衣工厂、品牌企业直接对接的商业资源支持;
3. 符合条件的决赛入围选手若赴濮院创业或就业,将享受有“濮院杯”专项人才补贴政策,具体政策条款详询组委会。

一、知识产权声明
“濮院杯”PH Value中国针织设计师大赛组委会高度重视并践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尊重和保护原创设计,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对抄袭行为零容忍。大赛要求参赛选手拥有其投稿作品完整、合法的著作权及其他相关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参赛作品不允许有任何抄袭、署名、修改、复制、改编、借用、成衣购买等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行为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行为,若由此导致的一切后果和法律、财务纠纷,责任由参赛选手本人自行承担,与大赛组委会无关。
决赛入围作品的设计画稿、二次创作画稿(包含但不限于效果图、款式图、工艺图等)知识产权及最终成衣/实物作品,归“濮院杯”PH Value 中国针织设计师大赛组委会所有,设计师享有署名权。大赛组委会有权对作品进行展览展示、交流、公开和使用。
二、大赛分组
本届大赛分为创意赛道和商业赛道两个组别。
三、分组要求
创意赛道
②设计系列针织时装,其中横机工艺部分占比不低于60%,钩编服装不列入参赛范围;男女童装不限,每系列4套,男女装不可混搭;要求作品系列完整,服饰配套齐全。
③参赛作品必须是作者本人原创设计且未公开发表的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其他赛事获奖作品不得重复投稿,一经发现将取消作者参赛资格。一个作品作者限1-2人。
④说明:决赛作品需进行成衣制作,主办方将提供纱线赞助和针织部分成衣制作协助。如果作品为需要搭配的单件针织作品,设计师需自行解决整套走秀作品的搭配问题(如作品为针织上衣,设计师需自行搭配下装)。组委会鼓励选手自主完成参赛作品成衣制作,积极参与成衣制作过程,学习针织工艺、锻炼动手能力,成为复合型针织设计人才。
②选手投稿时除效果图、款式图外,必须同时附上针织工艺说明、组织结构说明,横机机型、针型明确说明。
③如提交的电子作品画稿无法完整呈现的作品内容,可邮寄作品实物画稿(如手绘画稿等);提倡选手邮寄作品所用到的针织花型织物小样;手绘画稿和织物小样不做强制要求,但会做为初评评选加分项目。收件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18号中国人保寿险大厦10层,张老师010-85229482,快递寄出截止日期2025年9月19日。
②针织工艺应用(原料应用及组织结构设计)
③服装色彩设计及时尚性
④可实现性及市场应用价值
商业赛道
②设计系列针织服装服饰产品,其中横机工艺部分占比不低于60%,钩编服装不列入参赛范围;男女童装不限,每系列4套,男女装不可混搭;要求作品系列完整,服饰配套齐全。
③参赛作品必须是作者本人原创设计且未公开发表的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其他赛事获奖作品不得重复投稿,一经发现将取消作者参赛资格。若个人报名,一个作品作者限1-2人;若机构或公司报名,一个作品申报公司/机构限1个。
④商业赛道作品初评入围后,需要结合组委会提供的纱线原料/工艺花型进行二次创作,在选手培训营期间,组委会公布二次创作所限定的纱线原料/工艺花型,选手自行选择限定纱线原料或者限定工艺花型,分为限定纱线原料组和限定工艺花型组,决赛组内比拼,评出最终奖项。
⑤说明:决赛作品需进行成衣制作,主办方将提供纱线赞助和针织部分成衣制作协助。如果作品为需要搭配的单件针织作品,设计师需自行解决整套走秀作品的搭配问题(如作品为针织上衣,设计师需自行搭配下装)。组委会鼓励选手自主完成参赛作品成衣制作,积极参与成衣制作过程,学习针织工艺、锻炼动手能力,成为复合型针织设计人才。
②选手投稿时除效果图、款式图外,必须同时附上针织工艺说明、组织结构说明,横机机型、针型明确说明。鼓励选手提交作品的商业企划书。
③如提交的电子作品画稿无法完整呈现的作品内容,可邮寄作品实物画稿(如手绘画稿等);提倡选手邮寄作品所用到的针织花型织物小样;手绘画稿和织物小样不做强制要求,但会做为初评评选加分项目。收件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18号中国人保寿险大厦10层,张老师010-85229482,快递寄出截止日期2025年9月19日。
②原料与工艺应用
③时尚与设计创新
四、评分权重
创意赛道:专业评审团分数占比80%,商业评审团分数占比20%
商业赛道:专业评审团分数占比50%,商业评审团分数占比50%
商业赛道:专业评审团分数占比50%,商业评审团分数占比50%
五、报名方式
登录“CFW服装设计”进入第十一届“濮院杯”PH Value中国针织设计师大赛主页 https://puyuanbei.cfw.cn 进行在线报名。
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电话:010-85229482 / 9701 / 9462邮箱:phvdesign@126.com
微信公众号:puyuanbeizuweihui
小红书号:234700817




指导单位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
桐乡市濮院时尚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组委会
浙江濮院时尚产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针织时装分会
浙江省羊毛衫协会
战略合作伙伴
CKRC 中国针织时尚创意中心
UPW 东莞联达毛纺有限公司
特邀合作伙伴
EASE LOONG 江苏意进隆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伙伴
上海信诺服饰有限公司
浙江新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东企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浅秋针织服饰有限公司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厦门市鑫恒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鹿港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南冠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朗坤纺织有限公司
桐乡凌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桐乡市濮丰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京威纺织服饰有限公司
东莞市佑盈服饰有限公司
桐乡市睿宝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世光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万新纬燊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圣奈尔服饰有限公司
嘉兴嘉晖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华家那羊绒服饰有限公司

北京服装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大连工业大学、大连艺术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东华大学、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科技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州大学、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河池学院、河北传媒学院、湖北理工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湖南工程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惠州学院、吉林大学、吉林动画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嘉兴大学、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大学、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理工学院、江西服装学院、金陵科技学院、辽宁传媒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青岛大学、日本文化时装大学院大学、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杉达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深圳大学、深圳技术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苏州城市学院、苏州大学、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台湾辅仁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五邑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西安工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大学、长春电子科技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科技学院、浙江理工大学、郑州经贸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原工学院等。